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速递» 2022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2022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发布者:毛璇 日期:2022-04-25 浏览次数:67

 

2022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招生简章

一、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731日,是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确立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铁合一”的产业布局和轨道建设、轨道运营、站城开发、资源经营“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链。截至202112月底,集团注册资本金459.43亿元,总资产5918.05亿元,净资产3035.82亿元,员工约2.7万人。集团全面践行“先行示范”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为目标,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加快构建更加紧密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开放、创新、共融的“轨道+”生态圈,全力推进平安、法治、科技、美丽“四个深铁”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企业。

 

    在轨道建设领域,集团已构建集规划、勘察设计、咨询监理、建设管理于一体的完整发展体系。地铁建设方面,完成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一、二、三、四期工程地铁12356789101120号线及4号线南段总计393公里、272个车站线路的建设任务。枢纽建设方面,同步建成了罗湖、福田、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完成了近百项市政代建工程。目前在建线路21条(含延长线)、在建里程达到557公里、186座车站。国铁城际方面,全力推进穗莞深城际机前段及前皇段、深汕铁路、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5条线6个项目332公里城际铁路及高铁项目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履行市政府出资代表职责,做好国铁项目的出资和股权管理。设计咨询方面,市政院具有市政全行业、轨道交通、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勘察综合、工程咨询、风景园林等甲级设计资质及施工图审查一类资质和甲级监理资质;深铁咨询具有市政和房建工程监理双甲级资质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在轨道运营领域,秉承“从心出发,为爱到达”的服务理念,深铁运营全力打造“舒适、安全、快捷”的地铁运营优质服务品牌。目前承担着深圳市11条地铁线路、388公里的运营任务。2021年截至12月底安全运送乘客共19.9亿人次,公交分担率55.3%。截至20211231日,安全运营6212天。同时,集团承担着33.6公里的平南铁路和11.7公里的龙华区有轨电车运营服务。集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步伐,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派驻专业团队助力郑州地铁3号线实现全线初期运营;中标雄安机场快线建设运营咨询服务项目,为项目提供土建管理、安全及应急管理、设备系统方案设计和施工安装、资源开发管理及运营筹备及管理等咨询服务;为以色列、埃塞俄比亚、越南、埃及等海外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了运营、综合联调、维保、咨询等多项服务,国内外(不含深圳)共涉及线路长247.3公里。

 

在站城开发领域,“轨道+物业”模式日益与城市深度融合,以枢纽为代表的“站城一体化”项目成为深铁站城一体经营业务的核心产品。努力践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盖空间再造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以地铁上盖及沿线物业的升值效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经营领域,集团秉承“美丽地铁、温暖商业”经营理念,拓展轨道交通传统“广通商”业务,以及新兴“酒店、写字楼、互联网拓展”板块业务,打造了深铁汇都、深铁汇城、深铁汇里、深铁汇坊、深铁汇驿等五大商业产品线和以“深铁置业大厦”“深铁金融科技大厦”为代表的甲级写字楼;以“华强北地下商业街”为代表的地下商圈;以“北站枢纽”“锦荟广场”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以“深铁塘朗城君璞酒店”“前海君璞书院”为代表的自有品牌酒店和以“深铁皇冠假日酒店”“深湾香格里拉酒店”为代表的国际品牌酒店等一系列代表作品。集团持有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7.89%股权,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数字化转型建设全面启动,乘车码日均出行比例超过65%;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完成建设;全自动运行试验中心建成使用;7个车站试点装配式车站建设;2BIM技术升级为地方标准;610号线在全国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20号线的顺利开通,深圳地铁正式迈入全自动运行时代;“技防+人防”同步,提升地铁安全保障;“数字地铁”智慧底座正式上线,并入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深圳地铁APP为乘客提供全栈式线上智慧服务,率先实现广深两地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智慧工地、应急指挥、智慧车站、智慧运维、智慧招采、财务共享中心等平台的应用,实现对集团各板块的信息化覆盖,有力支撑核心业务全流程贯通,科技创新成为集团抗击疫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集团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类奖项32项,省级科学技术类奖项2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项10项。其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6项、詹天佑奖9项,技术创新及品牌优势等软实力逐年提高。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运用3+2”平台(成立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基地和两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以重大项目带动突破,培养人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集团员工中博士学历4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007人;具备正高级职称69人、副高级职称836人。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2015年以来,集团累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乘客提供约1.96亿人次的免费客运服务。自地铁义工联成立以来,迄今已为乘客提供义工服务累计达535万小时。共建成并移交了2.2万套保障性住房,目前在建安托山停车场综合上盖项目、塘朗车辆段F地块、松岗车辆段、长圳车辆段、龙胜车辆段、赤湾、大运、光明、坪山等综合开发项目保障性住房约89㎡,超1.7万套,后续还将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更好地服务深圳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对点帮扶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小水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式陆续实施了63个扶贫项目。持续开展产业工人关爱行动,通过培养“能工巧匠”,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集团以“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成为全球轨道交通标杆”为企业愿景,以“经营地铁,服务城市”为企业使命,以“厚德载运,深铁为民”为企业精神,坚持“以乘客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法制为圭臬,以奋进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深圳质量百强企业”“广东省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企业文化建设典范企业”“金蜜蜂·永续发展奖”“最具品牌传播力企业”“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目前,与我司联合培养博士后的流动站设站单位主要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地铁集团热忱欢迎各位优秀青年来我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博士后课题

依托17项研究课题展开博士后招生共13名,具体要求如下:

博士后研究课题及研究内容简介

序号

课题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专业

意向培养人数

1

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

①工程渣土模块化泥沙分离子项目;
②工程渣土造粒子项目;
③渣土数据库子项目。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1

2

繁华城区地铁暗挖车站关键技术

新型地铁暗挖车站结构体系研究;新型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关键技术;新型地铁暗挖车站城市环境风险管控体系;

市政工程
岩土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
隧道与地下铁道
桥梁与隧道工程
铁道工程

3

隧道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技术及应用研究

荷载与不利环境耦合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耐久性;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足尺整环衬砌结构试验;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地层适应性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设计方法研究;

隧道及地下工程
隧道与地下铁道
桥梁与隧道工程

4

深圳地区高风险海相富水岩溶地层城区地下空间建设关键技术

深圳市轨道交通16号线全长约29.2km,全线设地下车站24座,田心车辆段1处,龙城公园停车场1处。大运站至同乐村站盾构区间的15.3km中有13.3km穿越石灰岩地层,田心车辆段岩溶发育区面积15.2万㎡,岩溶发育程度高,溶洞规模大。16号线地铁穿过区域分布着各种地下岩溶,其深浅不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给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威胁和危害,不仅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投资,还严重影响着运营期的安全使用。
深圳地区现阶段缺少岩溶区域大范围修建地铁工程的系统性分析,尚未形成岩溶地区地下结构修建的技术标准。通过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总结,将为深圳地铁16号线工程提供直接技术支持,还可以进一步为深圳东北部地区后续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隧道及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

5

地铁车站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关键技术

装配式地连墙科研项目以深圳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为依托,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背景,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多种科学技术方法,集产、学、研、用的研发团队,开展装配式地连墙关键技术研究。其成果不仅能对深圳地铁8号线提供直接技术支持与保障外,而且还会对深圳地铁后续大量的地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也将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效益。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
隧道及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

6

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

突破部分关键部件技术封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产品平台,构建智能运维体系,建立城轨装备中国标准体系,实现地铁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等关键系统自主化和技术升级。通过在线监测、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全寿命周期管理(PLM)、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研究及应用,提升深圳地铁产品质量,优化用户资源配置,减少运维服务成本。

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专业

1

7

深圳地铁10号线智慧示范线项目

深圳地铁10号线智慧示范线项目,践行以乘客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用数智科技重构运营体系。在基础设施、功能服务、智慧车站、智慧运维、智慧客服、智慧调度方面升级完善10号线的设备设施及系统功能。以运营体系再造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水平和人员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乘客出行体验。通过基于数字化创新的智慧地铁示范线建设,实现10号线运营业务模式升级,形成统一建设运营标准,引领行业率先完成全面数智化转型,推动产业生态重构。

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专业

1

8

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服务提升科研课题

 对深圳都市圈城镇空间发展进行研究,研判未来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提出和轨道交通的协同发展策略。通过对既有轨道交通线网的评估,提出未来轨道交通服务目标和水平,进行线网优化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建议,同时研究适用于未来的灵活的运营组织。利用都市圈的城市发展研判分析,识别重要的发展片区和潜力地块,进行站成一体化开发研究。最后,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具体线路,搭建轨道交通物流体系,并选取典型站点研究。

交通
市政工程
城乡规划
市政路桥设计

1

9

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BIM管理与技术创新应用体系研究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数据化、对象化,并进行基于BIM模型的WBS分解,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跨平台的互联互通;进行基于GIS软件平台的数据集成和轻量化处理,实现BIM模型、GIS数据、现场监控、传感器等建设、运营有效数据的融合、集中展示与管理。

建筑结构
建筑电气设计
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运输管理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
市政路桥设计

1

10

轨道交通内支撑体系全装配式车站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体系力学行为的研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在内支撑围护结构体系下的接头及拼装关键技术的研究、装配式车站的经济性研究、构件的智能化生产、运输、安装及维保技术研究等。该研究对全国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将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提高我国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领域的总体应用技术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市政工程
铁道工程

1

11

繁华都市区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各枢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提升枢纽工程建设水平和服务品质。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地下城轨枢纽新型建筑空间与特种结构研究、地下高大空间综合交通枢纽特殊消防技术研究、地下超大跨特种组合结构研究、综合枢纽乘客智慧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大型智慧枢纽基于物联网的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等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市政工程
铁道工程

1

12

城市轨道交通新型客流清分算法模型研究及应用

通过本项目研究基于乘客刷卡数据和列车实时ATS信息,挖掘乘客出行规律,对个体OD出行过程进行全方案搜索,融合视频AI、列车载重数据、手机信令等多元大数据,实现乘客-列车的精准匹配,确保清分结果准确、可靠、可验证。同时可实现从个体叠加到集计,精准分析客流时空分布状态,实时分析进出站量、高峰断面、换乘客流等客流指标,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本研究构建新型时空路径清分算法,研究成果拟申请省/市科技进步奖,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自动售检票
交通运输管理
铁道工程

1

13

地铁纵长结构混凝土应力释放和锚定技术

混凝土早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大,极易发生开裂;地铁车站和区间都是典型的纵长结构,具有纵向刚度小,横向刚度大的特点。在纵长结构合拢后,在收缩应力和年度温度应力作用下,结构具有很大的开裂风险,后期出现大量贯穿性有害裂缝。通过本项目实施,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抗渗质量顽疾进行攻关,力求攻克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为主引起的地铁纵长主体结构开裂难题。结合地铁施工工况、使用环境和边界约束等因素对裂缝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和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合理材料选择、设计优化改进、施工关键环节把控,从材料运输检测、设计、施工、养护到交验建设全过程的影响裂缝关键环节给出量化控制指标和参数,便于推动管理向科技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期达到控制、消除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实现混凝土结构质量良好、降低混凝土渗漏率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后期堵漏,保证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工程质量。最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技术领域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同时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后续地铁的施工和质量检测,有利于抗裂防水施工技术的改进。课题研究地铁纵长结构混凝土应力释放和锚定技术。研究地铁纵长混凝土结构应力释放和约束的关键技术。通过参数比对和试验研究,选取低水化热、低收缩率的混凝土配比,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做好隔热措施,降低入模温度,有效降低混凝土早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研究等手段,分析各个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机制、变形机制、应力计算及应变计算等,分析合拢后纵长混凝土年度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特点,需考虑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机,并结合后续实际施工中的混凝土受力和变形监测数据,优化数学模型。考过混凝土部件的受力、变形计算研究,基于结构受力结果,对不同构件的受力、变形特点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增设约束应力和锚定应力的技术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掌握混凝土结构成长期内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作用机制,优化原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混凝土应力释放技术,通过温度后浇带释放初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降低合拢应力的峰值。创新混凝土收缩应力的约束技术,通过提高横向刚度阻隔合拢后的残余应力累积,分段约束收缩应力。创新年度温度应力的锚定技术,通过横向大刚度的框架结构,分段阻隔锚定年度温度应力。年度温度应力对纵长结构合拢后影响极大,设置温度后浇带,选择较低温环境下进行带内混凝土浇筑,降低纵长结构本体温度跟最低环境温度的温差。
主要创新技术:地铁纵长结构的收缩应力降低、释放及约束技术;纵长结构的年度温度应力释放与锚固定技术。

铁道工程
结构工程
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

1

14

地铁主体结构损失分析及修复研究

因城市轨道交通穿越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活跃,其运营期主体结 构经常会受到基坑开挖、盾构穿越、桩基施工或地面钻探作业等的影响, 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深圳地铁自运营以来,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处理方 案多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存在对主体结构质量和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的不确定性,未对受损结构的受力特性、病害机理、伤损演化、运营安全 风险评估及结构耐久性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难以确保病害处置的科学性、 有效性和长期耐久性,也无法对未来类似病害的处置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故系统开展深圳地铁主体结构损失分析及修复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 技术标准体系,对确保深圳地铁工程运营安全,提升主体结构耐久性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病害现状调查
1.  针对深圳地铁运营线和部分在建线,开展结构病害调研,包括病害 形态、病害原因、地质情况、设计图纸、施工工法、影响因素、治理方案、 治理效果等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  通过对深圳地铁主体结构病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开展结构病 害表现形式、分布规律、病害分类、评估及加固方法等的分析研究工作。
二、病害机理分析
1.  依托深圳地铁在建线与运营线结构病害分类、表现形式、分布规律、 评估结果及加固方法的分析结果;2.  开展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实验;3.  开展深圳地铁主体结构病害机理分析研究,对不同原因(如水文地 质条件、基坑开挖卸荷、堆载、渗漏水等) 产生的病害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绘制病害特征及原因对照表。
三、建立结构性能损失等级评价体系
1.  结构病害因子调查指标研究;2.  结构病害影响分类分级研究;3.  建立结构性能损失等级评价体系。
四、修复技术研究
1.  现有修复加固技术的分类归纳总结;2.  现有修复加固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分析;3.  分析地铁运营、结构受力、外部环境等因素,研究不同受损情况修 复技术。
五、管片成环测试1 、管片单环原件(设计条件下) 承载能力破坏性试验;2 、管片预留预埋及管线荷载下承载能力破坏性试验;3 、管片损伤后(某接受永久使用程度下) 承载能力破坏性试验
六、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1.  监测指标研究;2.  监测技术研究。
七、建立技术标准(指南)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参考相关规范标准,综合考虑运营实际情况,编 写深圳地铁地下工程结构养护及治理技术标准(指南)

铁道工程
结构工程
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

1

15

综合交通枢纽下方增建城际铁路车站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既有综合交通枢纽下方增层改造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包含五个子项目方案,分别从结构受力体系、改造安全性、关键节点技术、既有结构基础承载力与加固技术及新旧结构耐久性结合等方面进行开展,最后通过提炼总结形成。
子项一:综合交通枢纽向下增层结构体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综合交通枢纽向下增层结构平面布置研究、向下增层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子项二: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增层改造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合理的安全度水平研究、施工工序和关键控制状态研究以及改造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问题识别及预防措施研究。
子项三:综合交通枢纽向下增层改造中的关键节点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新增地下空间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节点技术研究。
子项四:向下增层改造中既有桩基础承载性能与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桩基础承载性能研究、向下增层改造后既有桩基础承载性能研究、向下增层改造既有桩基础加固关键技术研究等。
子项五:向下增层改造新旧结构耐久性检测评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新旧结构不同耐久性结合检测评估技术研究。

岩土工程

1

16

地铁工程中弓网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1、对弓网检测系统进行研究,提升系统检测精度,实现设备小型化、集成化和标准化,满足城轨交通结构多样性、空间小等复杂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2、对检测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将轮轨关系、线路条件等与弓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趋势分析,指导设备维保,实现智慧运维,推动预防性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提高检修效能。
3、依托检测装置相关检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提出弓网关系改善措施,其中,重点开展高速、大电流,刚性接触网制式下的弓网关系研究,指导设备选型及改进技术标准。

建筑电气设计
电力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

1

17

地铁工程中轮轨关系研究

基于对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轮轨硬度、外形匹配,曲线运行安全性、蛇形运动稳定性以及轮轨磨耗状况进行分析,为轮轨维护工作提供指导。

铁道工程
隧道与地下铁道

1

 

三、招生对象

1.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无违法乱纪先科,年龄在35周岁以下,能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近三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包括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工程管理等轨道交通工程及管理相关类别专业;电子信息、网络安全、信号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轨道交通信息及设备相关类别专业;地理信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学等资源与环境相关类别专业等相关专业背景,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应为上述相关专业;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3篇(或2篇EI或1篇SCI)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者优先,有较高的理论、实践经验,可独立或牵头完成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四、工作条件和待遇

1.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将为进站博士后提供全面的生活及办公保障,包括:生活补贴(每年税前18万元,共两年)、20平米公寓式住房(房租自付)、免费地铁卡一张及相关配套办公条件。

2.深圳市政府给予在站的考核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8万元/人﹒年的补助。博士后出站后留深,市政府提供科研资助30万元,分三年支付。

五、提交材料

1.报名须提交个人简历1份(含个人信息、学习(工作)经历、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代表论文及著作、主要业绩、重要奖励、预期毕业时间),根据我司提供的博士后研究课题选定研究方向,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2.面试须按照“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标准表格填写《博士后申请表》(请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下载),并撰写博士后工作初步计划书;

3.进站须交验博士学位证书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须提交由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证明和教育部的博士学位认定证明。

4.报名截止日期:20225月16日

 

六、联系方式

欢迎有意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博士毕业人员来函或致电。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地铁大厦29楼2906

 系 人:朱女士 0755-23992816   姜女士 0755-23881272

邮    zhuli@shenzhenmc.com

    真:0755-2399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