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位信息 »详情

感染科医师

发布企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肝病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134
职位信息
职位名称 类型 性质 最低学历要求 人数 薪资
感染科医师 医生 全职 研究生 5 20000以上
发布时间 2022-11-01 16:59:51
职位有效期 2023-10-31 23:59:59
专业 不限
工作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职位要求

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内科学,最低专业技术资格医师,最高年龄35,英语六级并取得住院规范化医师培训合格证,有感染性疾病、呼吸内科等工作经验优先。

政治面貌 无要求
实习实践经验 无要求
职位简介 应急院区感染科医师
岗位职责

 应急院区感染科医师,从事感染性疾病、呼吸内科等工作。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肝病研究所)
单位性质 医疗卫生单位 单位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标签 三甲医院
隶属单位 下属单位 单位官微
单位图片
视频介绍
单位介绍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由深圳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强专科,大综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研究型医院。医院于2017年获得肝脏、肾脏器官移植“牌照”,2018年成为第二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2019年5月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唯一、广东省第三家),2020年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传染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2019年)中结核病学科全国排名第6,传染病学科全国排名第15,广东省排名双第1位

医院占地面积19.84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总床位达2608张(含应急院区负压病床1008张)。现有员工1916人,其中高级职称351人,博士(后)143人,硕士4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研究生导师55人。先后自主培养了两位深圳市卫生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学者。医院设有深圳市肝病研究所,配套实验室面积4682,建设有BSL-3实验室和SPF级动物室,其中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面积3900BSL-3实验室391。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占地面积2.64万,建筑面积1.2,计划于2021年6月启用,主要用于开展重大疫情应急研究攻关和前沿医学研究、培养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中心二期建设预计占地面积1.9,规划建筑面积10.3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以下简称中心)是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家药监局于2019年5月认定的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深圳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广东省第三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后于2020年3月由中共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举办,归口市卫生健康委管理。

中心业务用房位于医院西北侧,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用房包括:生物样本库、大数据中心、基础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和行政后勤用房等;二期规划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具有竞争性的重要平台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结核病防治的国家重点需求为导向,发挥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在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龙头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展前沿医学研究、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感染性疾病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临床转化-产品研发-产业培育-技术下沉的传导转化机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问题应急研究攻关、培养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搭建中心-分中心-网络单位三级协同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分中心及网络单位,创新完善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疾病预警、诊疗、防控体系,普及推广带动基层发展。

二、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和临床研究情况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院于 2020年1月11日收治广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迅速腾空1100张床位,举全市全院之力抗击新冠疫情。深圳市委市政府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在医院西北侧用20天建成了1008张负压病床的应急院区,专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截止2021年8月17日,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73例,无症状感染者319例,实现了99.8%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医务人员“零感染”。

新冠疫情以来,中心在临床与基础、诊断技术、影像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AMA,SCIENCE,CELL,NATURE、NATURE MEDICINE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75篇,影响因子1528.577分,其中10分以上文章23篇;申请了新冠国际专利6项和国内专利5项;获得国家、省、市课题11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1项,省部级课题50项,盖茨基金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18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牵头,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团队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新发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与临床诊治”项目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全球抗疫“并跑”竞赛中实现了“领跑”,彰显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

三、感染性疾病科研情况

研究中心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计划:项目名称为常见疾病诊疗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2019YFC0840600),课题名称为耐药结核病诊疗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开展耐药结核快速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及评价、耐药结核的新药筛选及短程化疗方案研究、耐药结核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及负担研究。课题由刘磊教授牵头。

由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牵头,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的“结核病防治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近八年来唯一入选省一等奖的结核病项目,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组织撰写了6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指南和1篇团体标准,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参考。中心4项团体标准已获得中国防痨协会立项,正在制订中。

四、对外合作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华大基因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打造精准诊断示范中心、前沿营养健康组学研究中心;与中广核集团、丹纳赫集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凯普生物、微芯生物、基石药业等十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将成果在深圳落地转化。较为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括: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合作,在中国治愈的COVID-19患者中发现了多个不同的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具有治疗SARS CoV-2的潜力。双方与腾盛博药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现已申请国际专利5项、国内专利1项及技术秘密1项。目前“鸡尾酒”联合抗体已经在美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工作,国内由钟南山院士牵头开展II期临床试验。这为研发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中心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深圳的创新发展体制与机制优势,发挥 “双区”驱动作用,更加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和重大疾病防控需求,不断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政、医、用、产、学、研”六位一体的感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与开放创新集成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促进先进适应医学科技成果惠及普通百姓,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感染性疾病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创新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高水平国际研究中心和面向全国的感染性疾病防治健康保障中心。

宣讲信息
宣讲名称 类型 举办地点 举办日期 查看详情
暂无信息
双选会信息
名称 类型 地址 时间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2024年医药卫生类秋季校园双选会(华东、华南地区专场-10.23上午) 线下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田径场) 2024-10-23 09:00 点击查看
“逐梦新时代,建圳新未来”深圳博士后招聘高校行 线下 四川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三楼双选大厅 2023-11-15 09:00 点击查看
四川大学2023年医药卫生类秋季校园双选会(华东、华南专场-上午) 线下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田径场) 2023-10-26 09:00 点击查看
“周五直通车”-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医药卫生专场双选会 线下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田径场 2023-03-10 14:00 点击查看
四川大学2021年医学毕业生秋季校园双选会(华南专场) 线下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田径场) 2021-10-27 09:00 点击查看
招聘信息
职位名称 查看详情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