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是“红色军医精神”(根脉可追溯至1931年建立的我军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的积极倡导者和传承者,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发源地。 大学是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面向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士官。开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以及8个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重点培育学科4个,军队“双重”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各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军队后勤科研实验室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8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ESI前1%。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技术三级以上专家25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10余人次,23人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13个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 大学拥有我军唯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亚洲最大的高原环境模拟低压舱群,研制我国首列卫生列车、我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和系列战伤急救器材,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附属医院长期位居全国百强行列,烧伤、战创伤、肝胆、骨科、心血管、呼吸、感染、眼科、神经等学科临床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汶川玉树尼泊尔抗震救灾等数十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先后五次组建女兵方队参加首都阅兵等重大活动。 |